2021年上半年,电子信息行业在基数影响和外部环境逐步恢复的共同作用下,生产、投资、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,运行态势良好;进入下半年以来,基数影响转向,不确定因素增多,尤其是疫情此起彼伏,芯片及元器件短缺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平稳发展,部分指标增速放缓,全年行业运行呈现前高后稳态势。具体分析如下:
(一)生产增速保持领先
1-11月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.2%,增速高于去年同期9个百分点(11月当月增速13.5%,高于去年同期4.2个百分点),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6.1个百分点。从主要产品看,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:如计算机整机4.2亿台,同比增长24.0%,集成电路产量3295亿块,同比增长37.1%。另一方面,手机产量14.6亿部,小幅增长5.6%;彩电、交换机、移动通信基站等产品产量同比下降。
(二)投资保持快速增长
1-11月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1.4%(高于去年同期增速6.9个百分点,比1-10月回落1.1个百分点),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0.3个百分点。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引领下,电子元器件、电子材料、电子设备等基础领域受关注度不断提升,投资力度不断加大,产业基础能力进一步夯实,产业体系持续完善。
(三)外贸市场态势良好
1-11月,从海关数据看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756亿美元,同比增长26.7%(去年同期增速为4.7%),进口7562亿美元,同比增长23.7%(去年同期增速为6.1%)。从主要产品看,出口电脑及零部件2280亿美元,同比增长20.9%;出口手机1272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5%;出口集成电路1381亿美元,同比增长34.0%;出口液晶显示板257亿美元,增长45.1%。
(四)效益水平有待提升
1-11月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24937亿元,同比增长14.7%;利润总额6797亿元,同比增长29.8%,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.4%,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.6个百分点。利润率偏低是我国电子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,缺乏核心技术,价值链地位低,产业无序竞争等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,须进一步加大重视,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从2020年和2021年1-11月的两年平均增速来看,行业生产、投资和出口平均增速为11.6%、17.9%和15.2%,基本延续了近年来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。对主要指标预测,预计全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%以上,投资增长20%左右,出口增长20%以上。
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较高增长、较低通胀、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。就明年的形势来看,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增多,挑战上升。从国内看,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,存在缺煤、缺电、缺芯、缺柜、缺工等问题;从国际看,世纪疫情冲击下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。
但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,经济韧性强、潜力大,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,丰富的人力资源,便利的基础设施,强大的国内市场,澎湃的市场活力,足够的政策空间,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。预计电子信息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,出口也将保持正增长。